宁波滑板〡滑板人物〡专访嘉宾:曾冰峰—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备战办滑板项目管理 |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9日| 浏览次数:3531 |
滑板生涯的开始 什么契机让您踏上滑板之路?滑板对于您意义是怎样的? 曾冰峰:在我11岁的时候通过央视体育频道看到了滑板的短片,当时就被滑板的魅力所吸引了。第二天就去找卖滑板的,在1989年跑遍全北京都没有找到卖滑板的地方,我的父亲亲手给我做了一块滑板,用木板锯的火箭形状,双排轮滑鞋的轮子,支架直接用五金店的角铁中间穿根铁棍,铁棍两头套扣。当我父亲完成我人生中第一块滑板时他就站了上去想体验下成就感,结果直接摔倒。 在那个年代我相信许多刚接触滑板的年轻人都被一部《危险之至》的美国电影所吸引,因为这部电影的上映在中国掀起了滑板的热潮。在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到现在,关于滑板有趣的故事太多太多就不在这里说了。 滑板对于我来说已经融入到血液里,虽然现在滑的时间少了,但热爱滑板的初心始终没变,每当我踩在滑板上的时候,感觉和它融为一体,它能给我带来伤痛也能给我带来成就感和喜悦。这是我所需要的一种生活方式。 玩滑板的时候喜欢听什么类型音乐? 曾冰峰:我喜欢的音乐很杂,说唱、摇滚、电子、流行等等都可以。 您擅长的滑板动作有哪些?特别喜欢但还在努力尝试的呢? 曾冰峰:擅长的动作中文叫大乱(Treflip)、外跳转180度(Frontside 180 ollie)、后手抓板(INDY)等。 目前想完成的动作太多太多了,因为滑板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体育运动,不断挑战创新,没有边境。至于特别喜欢但还在努力尝试的动作有内转180度脚尖翻板(Backside 180 kickflip)、倒滑内转360度脚尖翻板(Fullcab Kickflip)。虽然这两个动作能做成,但还不是很熟所以希望有时间再巩固下。 滑板与日本 您曾在日本留学,而日本也是滑板文化盛行的国度。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那里留下的滑板回忆? 曾冰峰:我是2000年至2006年去日本留学,在东京涩谷的东京日本语学校念了两年日语,后考到国士馆大学的亚洲学部读了4年的本科。说实话我的日语都是在平时打工和当地滑板人交流时学到的。初到日本被当时的现代化建筑和日本人的礼貌所震撼,日本滑板在80年代早期就开始发展了,而中国是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才开始。在我留学期间滑板还没有进入奥运会,但滑板场地在日本已经有很多,仅东京一个城市就有20多个滑板场地(现在应该更多),分布在公园、学校、体育场场馆、滑雪场地等,另外在大街小巷也有许多滑板爱好者的聚集地,比如新宿车站小广场、代代木公园东门等。 而且在日本的滑板店里产品很全,除了本地的滑板爱好者开的店铺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紫色运动(ムラサキスポーツ),是一家有点像迪卡侬的体育用品专卖店,全日本到处都有,里面从低端到高端的滑板、日本本土的滑板品牌、还包括滑板周边产品:服饰、鞋、DVD、杂志等应有尽有,商品琳琅满目,当时作为留学生只能是过过眼瘾。 日本的年轻人如何看待滑板文化? 曾冰峰:受到二战后美国的管控和脱亚入欧政策的影响,日本人更加崇拜欧美文化,教育方面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鼓励学生去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孩子面对问题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我的感觉是日本的年轻人对滑板文化的喜爱程度和现在国内是完全一样的,但在大的环境下面对舶来品和美国文化的碰撞要比国内适应的快些。包括家长也会鼓励孩子去参加富有挑战性的运动,在日本社会认为通过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强身健体、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的年轻人几乎很快就接受了滑板的文化。 滑板与奥运 您在2017年2月就进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就职,主要负责滑板竞赛,裁判和教练培训以及后备人才集训等专项工作,能否分享一下您一路而来的心路历程? 曾冰峰:当滑板进入奥运会后,还是想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在2017年2月进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就职,负责滑板项目的管理工作。在此也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国家的支持下把中国滑板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能为我们透露一下备战办在为滑板参加奥运做了哪些准备? 曾冰峰:在2017至2019年组建了滑板国家集训队,通过两年多的系统性训练我国女子滑板有了长足的发展,张鑫(2018年印尼亚运会滑板女子碗式铜牌获得者)和娄佳怡,女子滑板街式的曾文蕙(全国滑板锦标赛女子街式冠军)。我们也是通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在全国范围内关注好的苗子,可以作为滑板人才后备力量的重要补充,滑板人才培养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用开放的视野选拔和培养人才,不仅仅局限于体校、集训队、将社会俱乐部、以及“单飞”的滑板队员纳入人才储备库,鼓励社会各方投入和参与滑板项目的发展。 本文转载滑板中国 |
上一篇: 世界滑板联合会公布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制度及结构
下一篇: 宁波滑板!中国轮滑协会关于印发2019年中国滑板联赛(南京站)竞赛规程的通知 |